查看: 14293|回复: 77

传统武侠小说(抗战)连载。《牛半招寻道》。作者:丁奇大帅。(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6 0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巫溪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第一章
打死人了!
  “打死人了,快去看哦!”人们吆喝着,推拥着,朝街心坝子奔跑过去。

  “幺娃子,快点出来去看热闹,我等到你的哟!”,牛幺娃刚把羊子赶进圈里,就听到对门的伙伴文生扯起嗓子喊他。
  “你去嘛,我不想去”。他懒洋洋地回应。
  牛幺娃生来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按照山里人的说法,他是属于“三天就憋不出个屁来”的那种娃。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他老是远远地看着。
      “走!走!反正这会儿没得事,再说我们街上最近半把个月没出么里(方言,“啥子、什么”的意思)稀奇事,去凑个热闹也要得”。不由分说,他拉起牛幺娃就裹进人群中。
       其实,他们叫做”街心坝子“的地方,只不过是街中间宽约有二十多米的空地,这相对于“七里半边街”来说,算是最开阔的。平日里,耍把戏的、说书的、摆摊的、摆龙门阵的、镇公所召集开会等等类似的大事,都是在这儿。于是,这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老镇上的“中心地带。
牛幺娃他们跑到坝子的时候,那里已围住一大圈人。他和文生挤不进去。
  “走,钻到前面去”。文生鼓动着牛幺娃。
  “你去嘛,我就在外头,难得挤

  “好嘛,那我先去”,说完,文生就从人缝间钻过去,象河里的小鱼鳅。
外头的人个个伸直鸭脖子似的头颈,有的还连连往上蹦,急切地想知道里面到底出的什么事。
渐渐地,人们议论开来。
       有几个外地来的当兵的,抢张老头摊子上的东西,拳打脚踢,张老头早已被他们打死了,他的婆娘抱住那个人的大腿不放,正哭着呢!
      “这年头,打死个我们这样的人,还不如踩死只蚂蚁"
       有人叹息道。
       牛幺娃正听着,忽然感觉身子离了地,象只小鸡,被提起来,放到板壁屋檐下,他慌张地回头看,原来是朱叫花!
       宁厂镇的南岸有座宝源山,自四千多年前猎人袁氏追神鹿至此发现盐水以来,这里就制盐为生,养活一代又一代的宁厂人, 大宁厂的盐通过大宁河的水路、栈道及山路卖到湖北、陕西、四川邻近的几个地区。半边街上全是商铺、馆子、客栈,整天人头攒动,川流不息,吆喝声不绝于耳,尽显一派“繁华”。南来北往的人中,贩盐、贩货的最多,还有要饭的叫花子,破衣烂衫的。他们有的拿个快板在你门口打个不停,有的把那个破碗递过来不停地哀求你给点剩饭剩菜。
       朱叫花个子矮小,身体瘦削,两年多前来到老镇。他不拿破碗不拄拐杖,站在你家门口,安安静静地看着你。若不嫌又脏又臭的话,他还可以帮你做些力气活,混两顿饭吃。他说话怪腔怪调的,听不懂,要靠比划和猜测,不晓得他到底姓啥,街上的人都叫他“朱叫花”。他有个最明显的习惯,破衣袋里常常装十几个河里的鹅卵石。人们嘲笑他时,他裂开嘴角,干笑两声,算是回答。
       牛幺娃的家在镇上东头的麻柳树。秋天,他家旁边的那棵大柿子树上挂满熟透的柿子,在青枝绿叶中闪烁,小小灯笼的样儿,煞是诱人。朱叫花在他家的柴棚中睡过觉,帮他家背过柴禾,他们俩当然非常熟悉。奇怪的是,牛幺娃每次见到他,总有种异样的感觉。
  “快点跟我到楼上去”,牛幺娃还没听清他咕噜的什么,朱叫花就拽着他上了楼梯。朱叫花的手就像大铁钳似的,夹得牛幺娃的手臂生疼,他拍打着朱叫花的手喊:“放开,我的手疼!”朱叫花这会儿才回过神来,松开手,“嘿嘿”地怪笑,朝坝子中间中指了指。
  从他们站的二楼望过去,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婶抱住当兵的腿哭喊着,当兵的又踢又踹,想挣脱开,但她死死地不放手。
      “好吓人哟”!
       牛幺娃扭头看看朱叫花。他紧绷着脸,双眼明亮,略显宽大而粗糙的掌中转动着两个石头,“咕咕”地叫,有小鸡蛋那么大。见牛幺娃盯着他的手,习惯性地扯扯嘴角,干笑两声说:“好玩儿,好玩儿”。
        围观的人群拥挤着潮水般的往后退,有人喊快跑。
        原来是另外两个当兵的跑过来,每人手里挥舞着木椅,直朝大婶身上乱砸,眼看又要出人命。
  “嗖嗖”两股冷风从牛幺娃的耳旁掠过。
  “哎呦哎呦”两声大叫,当兵的猛地丢下木椅,跳起来对着人群大声吼:“哪个打的?哪个打的?站出来!站出来!

  人群中忽然作鸟兽状地四下跑散。只有板壁屋楼上的那些人,远远地看着这边。

  牛幺娃似乎觉察到什么,回头看朱叫花,见他搓着石头,仍然是那副半痴半呆的样子说:"好玩儿,好玩儿"。
  “哥子,胳膊打断了,象石头,飞过来的”有人报告说,满脸痛苦的样儿。当兵的的四周,除了青石板间缝中的几个石头外,确实什么都没有。本来他们还想找人出气,看见这情形,吓得有些胆战心惊。拖着断臂回镇公所了。
  街坊邻居们七手八脚地把张老头抬回去。一路上,他婆娘哭哭啼啼,嚎得人心慌慌的。
  街坊们都在传说这件事。最后的结论是:观世音菩萨显灵.。
一九二〇年,牛幺娃十岁。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就是大宁河的夏天。
  后溪河的水潭绿幽幽的,清澈见底,涟漪荡漾,猛子扎下去,起来吼两声,浑身就像掉了几斤肉。甜滋滋的味儿满身窜,爽啊!
  晌午过后,伙伴们邀约着下河洗澡。摸鱼,打水仗,从尖尖的岩石上跳水,放漂漂(身子平躺在水面上,像树叶随水流),光屁股娃娃们尽情嬉戏着。那份惬意,那份快乐和满足,大人瞧着都乐呵呵的。直到傍晚,他们才一溜烟地跑回家。光脚丫拍在街道的青石板上,“啪啪”的脆响。
  晚饭后,街坊们出来乘凉。座竹椅的,睡凉板床的,拿把大蒲扇慢条斯理地扇的,挤满半边街。呷口清茶,抽几口山叶子烟,山里山外的、半道听说的稀奇事,张家、李家的事,都拿出来“摆摆龙门阵”。小孩子们多半听书去了。
  从茶馆的书场出来,文生先跑回家。牛幺娃不着急,他还想到河边的小木船上去“晃荡”一会儿。
        青石板台阶,鹅卵石上,早已坐满先来的那些大人们。三三两两的,有的把光脚伸进清凉的后溪河水中,也有把饭桌子搬到河水边边,吃完饭舍不得上岸的。他们说着那些牛幺娃还听不懂的笑话,女人们铜铃般的笑声,惹得人心就像脚下的这些水波,浪荡不已。
河边停靠几十只小木船,牛幺娃纵步迈上去,找到停在河中心的那只木船的船头,躺下来。
  夏日的夜空格外爽朗干净。半圆的月亮嵌在深蓝的夜幕,有些抢眼。旁边稀疏的几颗星星,亮晶晶的,眨巴着,似乎看透你的心思。沐浴在如此皎洁的月光中,半边街吊脚楼的屋顶升腾起薄薄的银雾,倒显得更加黝黑。水浪冲撞着牛幺娃身下的这些小木船,晃悠荡悠地,仿佛婴儿的摇篮。“哗哗”的流水声,时高时低,忽长忽短,恰似戏曲里的某些腔调。听着听着,身子变成羽毛,翻云腾雾,要去摘下那些星星。
        倏地,一道金色的亮光划过纯净的夜空。周围的人们叫嚷着:
      “快看,天上的星星在‘屙屎’。”
      “你娃乱说,那是太白金星在给我们撒金子。”
        ……
  牛幺娃享受着这份清静,这份安逸。说书人讲的英雄好汉们浮现在眼前,打呀杀呀,活生生的样。这些故事中,他最喜欢三段,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鲁智深倒拔杨柳、薛仁贵打摩天岭。他最佩服的是鲁智深,一把禅铲,满腔正义,实是令人羡慕!
  要是我也成为鲁智深那样的大侠多带劲呀!这个想法如山上的树根,缠住牛幺娃稚嫩的心,隐隐作疼。
  张老头被打死那回事,都半年多,不晓得究竟是哪个打的,拿什么打的,真的是有些古怪。不知咋地,他想起朱叫花,总觉得朱叫花有些名堂,但又说不出来。
老街上过年是有味道的,那是大山里的农家特有的味。
  腊肉香味、各样炒菜的味,搅得馋人的口水满嘴流,如锅铲,把你饱饱的肠子肚子铲得空空如也,还想大吃几碗,大喝几口。大人们扯破嗓子划拳,一年来的辛苦劳累恨不得都要在这几天吃掉喝掉。孩子更是高兴,穿新衣,放鞭炮,成群结队的满大街小巷疯跑。
  半边街上过年最吸引人的是划彩龙船和斗狮。彩龙船是用竹子扎的小船,糊上白纸,上面画着鲜艳的图案,有个顶蓬。船里面的“幺妹”穿着大红大绿的衣服,脸上涂满胭脂红,旁边有几个男男女女,手拿木板作船桨。和着山歌的调子,迈着十字秧歌步,摇摆起彩龙船,歌好听,幺妹又乖,惹得人人欲罢不能。三、四蓬彩龙船聚集表演,人们成群结对的跟着走,热闹得很。等彩龙船的唱完,舞狮子的就来了。
  狮子扎的活灵活现,眼睛可以“骨碌骨碌”地直转。舞狮要身材灵活的年轻小伙,不仅舞狮的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同伴之间配合默契才能赢。十几个青壮年男人搭成人梯,第一层四个,第二层三个,第三层二个,旁边再围上几个,以防万一。狮子舞上去,把悬挂在竹竿上的红包用嘴巴叼下来,再把狮子舞下地而且平安的,才能算赢。哪家的狮子赢了,新年里的生意就好,凡是斗狮的大户人家都争得凶。罗家和向家是半边街最有钱的的大富人家,他们每年要请舞狮技巧最好的年轻人,提前两个月天天晚上练习。若是输的那家不服气,会引起双方争斗,再加上看的人多,街道狭窄,每年都要出点不顺利的事,如踩伤人、打架、损坏别人家的财物等等。
  “咚咚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咚锵咚锵咚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咚咚锵

  “哩儿喇”、“哩儿喇

  振耳的锣鼓声、嘹亮的唢呐声震动半边街,罗家的狮子从东街口,向家的从西街口,欢跳着,被拥挤的人群包围着,,朝街心坝子舞过来。坝子中间摆放两张饭桌。两狮子在桌上舞上跳下,欢快活泼的样子,逗得孩子们“嗬嗬”大笑。在桌上舞半个时辰左右,就要上人梯。搭人梯的汉子们个个精神抖擞,

  白色短褂,黑色功夫裤,平底黑帮布鞋,腰扎红腰带,相互间紧紧缠住手臂,扣住队友的臂膀,一层!二层!三层!就等着自家的狮子上来!
  最激烈最扣人心弦的斗狮开始了!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咚锵

  “哩儿喇、哩儿喇

  锣鼓声更加急骤,唢呐也更加高亢。

  舞狮尾的把前面的伙伴举起来,自己揪着人梯的红腰带,”呼呼”两下,就上第一层人梯。狮子摇摆着头,后边那根黄色的狮尾也连连摆动,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继续往上攀爬。
  向家的到第二层了!
  罗家的到第三层了!要取红包了!
  人群中的好事者高叫着。
  罗家的狮子爬到第三层那两个小伙子的肩膀上,狮头回来舔舔狮尾,意思是告诉伙伴准备好。后边的同伴把他再次举起来,站到自己的肩膀上,狮子头先拱拱红包,试探过后,觉得稳当,张开大嘴,下巴咬住红包,使劲扯断丝线,扔到自家的同伴周围,小心地舞下来,落地站稳,舞狮队里爆发阵阵欢呼声:
  哦!哦!取到了!取到了!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向家的狮子今年又输了。大家正憋着满肚子火没处发泄,不知哪个恶作剧者朝他们扔颗大鞭炮,这群年轻小伙子愤愤地追打过来,人们惊慌地逃命。
  有个人跑得慢些,被他们围住猛打!那个人踡缩着,弓着腰,小伙子们踢过去,踹过来,象个皮球,被踢得团团转,。
  打不得!要死人!
  是个外头来的叫花子,打死没得事的!有人哂笑说。
  混乱过后,人潮渐渐散开。挨打的那人几乎是个血团,哆嗦着,还躺在地上。牛幺娃小心蹭上前去:
       啊?是朱叫花!
       牛幺娃差不多是半拖半搀地把朱叫花扶到他家里的。
      “妈——妈——,快点!快点!朱叫花遭打了!”牛幺娃焦急地喊。他妈正在喂猪,听到牛幺娃的喊叫声,放下手中的跑过来,惊叫道:
       “天啦!是哪个那么歹毒啊,把他打成这个样子,作孽啊!作孽!”
他们把朱叫花扶到椅子上坐稳,他妈用热水先把朱叫花脸上、身上的血渍擦干净,转身端来盐开水,劝朱叫花喝下去。朱叫花微微睁开眼,呆望着牛幺娃母子,嘴角蠕动,想说话,但实在说不出来,只是感激地看着他们。
       朱叫花说晚上到他们猪圈楼上去睡,怕弄脏牛幺娃家的东西。牛幺娃的妈赶紧地劝说:不得行,你这个样子,外头又冷,我在屋里给你搭个地铺,都是穷人家里头的破布烂棉絮的,总比外头好点嘛。
       多谢!多谢!朱叫花有气无力地回答。
       第二天早上,天刚破晓,朱叫花蹑手蹑脚地打开房门,顺着上山的那条羊肠小道,来到小松树林中。他找到块光滑的石头,面向东方,盘腿打坐。双目微闭,深吸气到丹田,再引这口气至指尖,如此反复。突然,有股热流从丹田涌起,直冲百会,红艳艳的光晕在面前盘旋,身子完全笼罩在这片红光中,悬浮着,翻滚着。一个时辰后,他来到草地中央。运足气,迈开步子,走八卦步,,两步,三步,五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转动的身影刮起旋风,扇得旁边小树枝“哗啦啦”响。片刻过后,缓下来,收腿,抖抖双臂,拳头化成掌,猛地拍打小树,树干应声折断,林中的小鸟惊叫着,纷纷逃走。
        经过这番调理,朱叫花觉得浑身上下通透许多,轻松许多。他继续在山林中穿行,找疗伤的草药。
        临近晌午时分,朱叫花才回到牛幺娃家。牛幺娃的妈还在责怪他说大清早就不见人影,吓得他们到处找。朱叫花习惯性地“嘿嘿”干笑两声,算是感谢的回答。他把采回来的药递给牛幺娃的妈,请她熬成药水,他要喝。牛幺娃在旁边不出声不出气地打量着朱叫花,见他气色神定,走路不偏不倒,跟平日里没什么两样。心中纳闷:他还会自己找药治病?不简单,硬是有些名堂。
        他喝完三天的药,就可以跟着牛幺娃上山去砍柴背柴。
这一个多月来 ,朱叫花就住在牛幺娃家。牛幺娃的爹在罗家的盐灶上当盐工,妈在家喂猪操持家务,牛幺娃有个姐姐,嫁到山外人家的。山里人都是喜欢幺娃子,他们家的幺儿就直接喊成牛幺娃,都是忠厚老实人家,邻居间相处得和和气气的。三间茅草房,有些简陋,收拾得还算干净。也就在这段时间,朱叫花经常静静地端详着牛幺娃,看他做家务,看他砍柴,眼神中略有几丝欣喜。
       转眼间就是端午节。牛幺娃和朱叫花来青峰山砍柴,山顶有个小坪坝,朱叫花把牛幺娃看了几眼,然后镇定地说:“幺娃子,你想不想学武功?”
       牛幺娃跟他相处得久了,朱叫花的话他也能听懂大半。但牛幺娃听到这句话还是愣住,惊奇,惊诧,更多的是惊吓。呆呆地问:
       “ 么里事?学武功?你会武功?”
        他见牛幺娃满脸不相信的样子,一字一顿地说:“是-的-,你-想-不-想-学-嘛?”
“ 么里武功?有多凶?” 牛幺娃满腹疑惑试探着问道。
       朱叫花不动声色地从他衣袋中掏出两个鹅卵石,飞快地转动着,对牛幺娃说:“你看好呵”说话间,手甩动,“砰 、砰”两声,前面的岩石上溅起烟雾,碎石纷飞,留下两个白点。
        天啦!是真的?牛幺娃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叫道。他忽然想起张老头被打死那天当时他耳边那两股“嗖”、“嗖”的冷风。
      “那几个当兵的手臂就是你飞石头打断的?”牛幺娃小心地问。
      “嗯!” 朱叫花漫不经心地“哼哼”,没事儿人似地。牛幺娃觉得神奇,不可想象无法言传的神奇。
       “我回头看你的时候,你手中的石头还在的嘛。”
       “等你看时,我又拿两个石头出来的。”
       “ 你那么凶,好吓人哟!”牛幺娃还是不敢相信这事是真的。朱叫花见他仍然半信半疑,又掏出两个石头来,指着旁边树上“叽叽喳喳”闹着的麻雀,淡然地说:“再看好哦!”

发表于 2012-12-26 02: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 今晚 我可赶上直播了哟
发表于 2012-12-26 13: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我也成为鲁智深那样的大侠多带劲呀!这个想法如山上的树根,缠住牛幺娃稚嫩的心,隐隐作疼。

作者将题材的心理分析得好好哟
发表于 2012-12-26 13: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笑笑 发表于 2012-12-26 13:19
要是我也成为鲁智深那样的大侠多带劲呀!这个想法如山上的树根,缠住牛幺娃稚嫩的心,隐隐作疼。

作者将 ...

朋友你好,真诚感谢你的指点,敬请持续关注,谢谢
发表于 2012-12-27 00: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武侠小说(抗战)连载《牛半招寻道》。作者:丁奇大帅。

第二章
扑、扑”两只麻雀应声落地,牛幺娃跑过去,看见两只麻雀的脑袋被打得粉碎,血糊糊的。牛幺娃这下相信,怔怔地望着朱叫花,心中更多的是害怕,浑身上下有些哆嗦。
你这么凶的武功,那天你挨打的时候啷个不还手呢?”牛幺娃追问。
那天如果我不出来的话,别人就要遭打。再说那是种功夫叫挨打功。你愿学的话,后头可以教你。”
挨打功?牛幺娃嘴巴张得大大的,说不出半个字来。
他傻乎乎地看着面前的朱叫花,不明白这么瘦小的身子为啥能爆发出那样大的力量,真是奇了怪了,看来说书人经常说的“  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是真的。
你到底是哪里人?啷个会有这么凶的武功?”牛幺娃想问个明白。
朱叫花干咳几声,清清嗓门,声音响亮不少,慢言细语地给牛幺娃讲起他的事。
我是河北沧州人,本姓吴,叫吴光。我们老家人人都有武功,出过很多武术高手。每家的小孩从会走路起就开始练功。
朱叫花开场白的这通话比《三国》、《水浒》还 玄乎,牛幺娃根本就没听懂。见他满脸茫然的表情,朱叫花再次放慢语速:
最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北方常年打仗,今天打过去,明天打过来,不知哪个打哪个,拿刀的拿枪的,拿棍拿长矛的都有。只看到打仗的人的衣服在换,我们这些老百姓却遭了殃。大路上  尽是逃难的、逃命的人,三、五个成群结队的,一个两个的,到处都有死人。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个五十多岁的外地老头昏倒在我家门口的路边,他几天没吃东西。我奶奶是个好心人,赶紧 把他接到我们家里,用剩饭煮碗稀饭救活他。他暂时在我们家住下,天天坐在旁边看我练功。两个多月后,他对我爹说要教我武功,报答我们的救命之恩。我爹看着眼前这个小老头不相信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夫。他见我爹有些怀疑,顺手此地上拾起块小碗大的石头,飞出去,屋前的小树生生地打个脆断。我爹是习武之人,明白这其中的功力有多大。当场要我跪下拜师学艺。从此,他教我练习飞石和断臂功。没过多久,他离开我们家。我就照他教我的招式练功,我们村子里的人 不知道我练的这样特别的功夫。
直到我十八岁那年,十几个当兵的涌进我家中,来抢粮食,当时只有我奶奶和我在家,他们见我们一老一小,胆大妄为,到处乱翻。我奶奶上前去阻拦,他们居然把我奶奶推倒在地,我冲上去跟他们打起来。眨眼之间,我就折断了他们中两个人的手腕,扭断两人的小腿,劈断其他几个人的手臂,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全都趴在地上痛苦地”哼哼”。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师傅教我这些功夫的道理和厉害。
我奶奶说这些当兵的惹不起啊,叫我赶快跑。我跑到几十里外我舅舅家躲半个多月。趁漆黑的夜晚,我偷偷跑回家。我爹说,当天晚上来大批当兵的,他们也躲到邻居家,我们家里空空的,实在没什么东西可抢,就赶到别的地方打仗去了。村子里可引起轰动,说我使神功打趴十几个当兵的。后来,我爹劝我出门去闯荡,凭力气吃饭,靠本事活命,再找“高人”学点武功。我出来后到过很多地方,的确见识过更多的武林高手。
牛幺娃傻傻地问:“你们家离我们这儿远吗?你出来好久了呢?”
我真的不晓得。”朱叫花更加傻气地回答,“我跟着背盐的人过来,本想在你们这儿多住些日子,看来不行。”
为什么呢?”牛幺娃不解地问。
以后你就会明白的”,朱叫花似笑非笑地说。
你的这些功夫我学得会吗?”牛幺娃还是不敢相信自己。
你记住,学功夫没有其他窍门,只有天天苦练,除非你突然哪天死了。”朱叫花大声说。
要得,我学,我得行!”牛幺娃是个倔强执拗的山里娃,答应得干脆果断。
“不是你说的这么容易哟,你如果练功不到位的话,我是要拿棍棒打的”。
“要得,我不怕,严师出高徒嘛。”牛幺娃把说书人的话搬了出来,还“呵呵呵”地憨笑着。
莫着急,我得给你讲几条规矩”。
你说!”
第一,如果遇到没练过功的人打你,不准还手或者让人三招。”
要得”
第二,除非有恶人要取你的性命或者旁人有性命之危时,你才能出手。第三,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能对外人显露你的武功。”
要得”。牛幺娃心中满是高兴。
那好嘛,我们明天就开始练功。”朱叫花倍觉轻松不少。
第二天大清早,牛幺娃闹着要跟朱叫花上山砍柴放羊。把十几个羊赶上山后,爬上近三十米高的悬崖,来到亮峰垭山顶的小草坪,五、六棵老松树孤傲地俯视着脚下的大山。脆生生的鸟鸣声,彼此应和,在峡谷间回旋。大宁河翡翠般的水面上,升腾起蔚蓝的雾霭,青翠欲滴的山峰若隐若现。松树的清香,和着润润的朝露,甜丝丝的,直往心尖尖里钻,真想变成岩上的那只老鹰飞出去。
师傅,你教我嘛”,牛幺娃刚刚站稳,就迫不及待地说。
我再给你说,学武功是很辛苦的,只要你开始,就必须天天练,不然你前面练的功就废了,你想好哦。”朱叫花平静地说。
牛幺娃见师傅不相信他的耐心和胆量,就学着古书里的人,双膝跪地:
师傅,请受我一拜,我坚持天天练功,再苦再累我不怕,如果我做不到,遭天打雷劈!”在山里人的心中,这个就是最毒最管用的誓言。
朱叫花见牛幺娃如此诚恳,强调说:“好吧,我相信你。但你能练到哪个程度,全靠你自己的造化.”
这个我晓得,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说书人的那些话牛幺娃背得溜熟,脱口而出。
“那就好!你先看我做的,然后跟着练”说完,朱叫花就抖抖手脚,活动活动腰,深吸几口气,精气神十足。跟平时的样完全不同,牛幺娃的心中格外惊奇,不明白为什么转瞬之间他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朱叫花抬起脚,放在比他头还高的岩石上,上半身下压,头紧贴脚背,换只脚也是同样的动作,对牛幺娃说:“这个叫压腿,又叫抻大筋。”,说完,他站直身子,下腿,前后脚叉开,上身伏在小腿上,双手抱住脚尖,“这个叫劈叉”  朱叫花站起来,走到松树下,找个合适的树枝,双手揪住,身体往上提,“这个是引体向上,锻炼手臂的力气的,”然后,他双脚挂在树枝上,放开手臂,双手抱头,身体往上抬,差不多挨到膝盖,“这个叫倒挂,练习腿和腰的."朱叫花边说边做,下地站稳,“这四个动作是你每天必须做的,它们是最起码的基本功。”他不慌不忙地对牛幺娃说。
要得”牛幺娃满口答应。
朱叫花帮牛幺娃放好小退,叫他往下压。这时,牛幺娃觉得膝盖后面的那根筋扯得生疼,象根木棍子样硬梆梆的。看见师傅做起十分轻松的样子,他做却这么疼,朱叫花知道牛幺娃有些着急,扶住他,“这个不是两三天就能练成的,你十一岁,从来没练习过,得慢慢来。你练半年以上才行.”朱叫花扶着牛幺娃又做了引体向上、倒挂和劈叉。这套动作做下来,牛幺娃只感觉手臂、腿、腰酸胀生疼,他现在明白什么叫做“说者容易,做者难”,也理解了为什么师傅再三要求他坚持天天练习的理由。
他们休息以后,朱叫花说“你看好,再教你练习飞石头的基本功。”他走到一个约有二百多斤左右重的石头跟前,吸几口气,双臂抱住石头,便把那个石头抱起来,围着这个小小的草坪走九圈,放下,站稳,没有气喘嘘嘘,也没流汗。朱叫花给他解释飞石功的道理。练习这个功法要从抱几十斤重的石头练起,直到你能轻松地抱得起三百斤、四百斤的石头走路时,然后集中力量到你的手掌,快速地把手中的石头飞掷出去,就能打中你前面的目标。不过,这个功夫最少也得练习七、八年甚至十年左右才能成。
牛幺娃听到这里,他的那股子执拗劲儿上来,斩钉截铁地说:“请师傅放心,我一定天天练习,直到练到师傅这个样子!”朱叫花见牛幺娃憨厚可爱的傻样,满是怜爱地说:“幺娃子,那也得慢慢来啊。只要你自己坚持,就会练成的”。
牛幺娃抱起个三十多斤重的石头走几圈,累得大汗淋漓。他们练习两个时辰后,朱叫花说今天是第一天,不能练得太久。不然的话,牛幺娃会受伤的。
下山回家的路上,牛幺娃背着大堆的柴禾,虽然有点累,还是掩不住满心的欢喜和兴奋。
三天,十天,二十天,一个月。牛幺娃坚持练习压腿、劈叉、引体向上、倒挂。下雨他就在他家屋后的檐下练习。抱个三十多斤重的石头走路,上下坡走上几个来回也不觉得累得慌。他看到自己的变化,非常高兴。朱叫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更加细心地指点牛幺娃,生怕他意外受伤。 两个多月后,朱叫花教他练习蹲马步和桩功,练习腹部呼吸。告诉他练功不能蛮练,必须配合呼吸,才有效。“特别是在抱石头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呼吸,你在练的时候觉得累,你看我抱石头走的时候显得很轻松。”说着,朱叫花又抱起大石头走起来,告诉牛幺娃在一呼一吸之间,要走三步至四步。
来,站好。”朱叫花把牛幺娃拉到自己旁边,慢慢教他腹部呼吸的要领:“舌尖轻抵上齿根,用鼻子吸气,肚子鼓起。吸到肚脐下面三寸的地方,那里叫丹田,再吐出来,肚子放松。要注意做到:细、深、慢、匀。记住:千万不能大口吸气大口喘气。你再试试。”
牛幺娃试着呼气吸气,开始总不能掌握好节奏,朱叫花提醒他不要着急。牛幺娃换口气,再试着呼气吸气。慢慢的,他体会到那个感觉,觉得轻松不少。朱叫花指点他这个呼吸方法必须养成习惯,可以帮助他提高功夫。
跟着朱叫花的指点,牛幺娃很快就开窍,这方面的潜能突然释放出来,试着练二十多天,他就掌握这种呼吸法。三个月后,他就能抱起五十斤左右重的石头走路,呼吸也更加自如。
文生碰见牛幺娃责怪他为什么这段时间长期只跟着朱叫花,不跟他们玩。牛幺娃解释说朱叫花帮他们砍柴。在这大半年的日子里,朱叫花住在牛幺娃他们家,偶尔被别人家叫去推石磨啊、背柴啊等等力气活,他都爽快地答应,反正其他人不知道他的底细,为的是吃两顿饭。
因占地理优势,北岸盐户用笕竹头尾连缀,长及数十百丈,引卤至灶房煎煮。但南岸的盐灶所用盐卤还须由力夫乘渡担过,成本倍增。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根据当时的盐官孔嗣宗的建议,用竹篾编成碗口粗的蔑藤,架于南北两岸高处作牵引缆绳,称为“绞篊飞渡”,再将首尾相连的笕竹,呈一定斜度悬挂在绞篊上,解决引卤过河的难题。至此,笕管跨河越涧,延伸数百华里,经所修栈道直至巫山的大昌镇,煎卤煮盐。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制盐厂家均须更换笕竹,为了祈盼将来生意兴隆,家家都要设宴相庆,甚至有狮子锣鼓唱戏的,热闹的程度堪比过年,因此诞生大宁厂特有的节日——绞洪节,成为本地最为古老的风俗。
向家是镇上拥有盐灶最多的大户人家,每年他们家在绞洪节都要大操大办几十桌,宴请街坊邻居和盐场的工人。在这前前后后的几天的时间里,朱叫花被请去干最重最脏的活,只要有饱饭吃,他不计较,倒十分乐意,反正他有的是力气。
“陈老二”和“向大汉”是半边街出了名的“酒疯子”,他们俩人高马大,体重二百多斤,一身横肉,力气大,脾气暴躁,两大碗白酒下肚,就是“儿不认母”的主,见谁打谁,见挡他们道的东西就砸。最可恨的是无论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他们都是不请自来,碍于情面,主人家不能把他们轰出门,背地里却对他俩恨之入骨。
在向家绞洪节的宴席上,他们旁若无人地划拳喝酒,同桌的客人草草刨两口饭菜匆匆下桌,就剩他们俩你敬我我请你,“没完没了”地喝。其他客人站得远远地,敢怒不敢言。向老爷见此也是气得胡子眉毛直翘,吩咐盐场的工人去把他们轰走,没有哪个敢上前去碰他们。
十多分钟后,实在是难以忍受了,四五个工人围过去,想制服他们。陈老二见状,拿起空的白酒瓶,挥舞着,狂叫:
“哪个狗日的敢过来打扰老子喝酒,就是这个瓶子砸死他。”
没得办法,那几个工人只好退回来。干完活的间隙,朱叫花出来看热闹。见这两个耍横的家伙,破坏今天这么多客人的兴致,心生厌恶,悄悄站到陈老二的背后。
那两个“酒疯子”继续张牙舞爪地威胁人们。趁他们没注意,朱叫花跨步向前,从后面死死抱住陈老二,把他摔倒在地,站在旁边等待已久的那些工人一拥而上,压住陈老二。见势不妙,向大汉高举酒瓶砸过来,朱叫花没起身,斜躺在地上,一个扫堂腿,向大汉仰面倒下,工人们上前捆住他的手脚。
人们尚在惊愕之中,朱叫花悄声无息地离开,回去干那些他该干的活去了。
欢笑继续,快乐继续。
发表于 2012-12-28 00: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绞洪节过后,牛幺娃坚持练习压腿、劈叉、倒挂,引体向上还差些力气,抱个五、六十斤的石头觉得轻松。走起路来感觉有劲。每天爬到山上的树林中,找个没人的地方,就按照师傅教他的那些方法练习。越来越高兴,越来越劲头足。
一九二二年的五月十六日,是牛幺娃十二岁的生日,已练一年多的基本功夫,朱叫花看到他身上明显的长进,觉得他是个练武的好料。这天,准备教他断臂功。
“断臂功简单地说就是你运用折、扭、劈、冲等手法打断对手的手臂、脚干、肋骨,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丧失武功而无还手之力,这种功夫的关键的要求三个,”朱叫花把牛幺娃带到女王寨的角落,耐心地给牛幺娃讲解,牛幺娃瞪大眼睛,竖起双耳听生怕漏半句。
“首先,后发制人,就是让对手先打过来,你用格挡、躲闪等动作避开他的攻击后,抓住他的手脚或者找到他的空档部位,用你最大的力气击打。第二,有比对手大几倍的力气,这就是我要你练习抱石头的道理。第三,出手快。不给对手反击的机会,而且只用一招半式就把他打倒在地。最多的那次,我在陕西打趴二十几个抢匪。”朱叫花继续给牛幺娃细细地讲述。刚说完,他从地上拾起根小碗粗的木棒,拿在手中掂了掂,叫牛幺娃看好,挥掌劈下去,“啪”!木棒断成两截。
“哇!这么凶!”牛幺娃心中暗暗吃惊。
“不必觉得稀奇,只要你天天练,会比我还厉害,这些都是练出来的,晓得吗?”朱叫花见牛幺娃面有难色,娓娓地给他解释道,“我给你讲讲必须练的那四种手法”。
“你先打我,”牛幺娃挥拳,朱叫花逆手抓住他的腕,用力向下折,他觉得手腕就像马上要断。“这个叫折,断你的手臂” 。
“你踢腿”,牛幺娃踢过来,他双手握住牛幺娃的脚腕,反向掰,“这个叫扭,断你的腿骨”。
“再来”,牛幺娃又一脚踢出来,朱叫花侧闪,抓住他的大腿,挥掌劈下,“这个叫劈,断你的大腿,刚才你看见我劈木棒的那样。”
“你打我,”牛幺娃出拳,朱叫花用手臂格挡开,牛幺娃露出他的腹部,他的拳头打在牛幺娃的胸肋骨上,“这个叫冲,断你的肋骨。就这四个动作,你反复练习。两个诀窍你要记死:最大的力气,最快的拳头”。
“鲁智深的力气蛮大的哦”,牛幺娃想起他最佩服的英雄好汉。
“关羽、张飞、薛仁贵这些好汉们都是先有足够大的力气,书上讲的力气最大的是李元霸,他是隋唐第一条好汉,每个铜锤四百斤,双手拿八百斤.你想想他的力气有好大,当然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朱叫花接过牛幺娃的话头说。
“师傅, 你啷个不教我耍拳呢?”,牛幺娃疑惑地问。老街每年都来很多卖艺耍把式的,玩刀,舞棍,耍拳。他最喜欢看,原以为学武功就是象他们那样,可眼前朱叫花教他的完全不同,他不明白。朱叫花看见他那副稚嫩好奇的样子,顿了顿,继续给他解释。
武功中的套路多如牛毛,各有各的门道。可他们的最后结果都是打败对手。这套断臂功法,只有两个诀窍:简单、直接。在练习的时候不觉得咋样,到你危急时就知道它的用处。我第一次打那十几个当兵的才明白。
牛幺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起来有点简单嘛."
朱叫花听到他说这样的话,不禁扯扯嘴角笑笑“幺娃子,你把简单的事做上千遍、万万遍就是个不简单的事啊!”
“  好吧,今天就给你讲这么多,自己去练。过几天,我再教你练拳头。”朱叫花半是命令的口气说。
牛幺娃按照朱叫花的吩咐,称来五斤火纸(当地用竹子捣碎后专门为祭祀焚烧制作的纸张,黄色),上下用木块扎进墙。专门练习拳击、砍掌,把这叠火纸打碎后再换新的。又找棵松树,教他用手掌拍打,手臂内外撞打树干,这几个动作都要由轻到重。
“压腿、劈叉、倒挂、引体向上和抱石头这几个事情你每天必须做,练拳头、砍掌和打树可以间隔天练习。不可着急,功夫不是三两天就练成的。你不小心,很容易受伤。”朱叫花细心地提醒牛幺娃。
“晓得了,师傅。”牛幺娃兴奋地回答。“我一定记住你教的。”
“这段时间你就按照我教你的这些练习,以后我再教你”
“要得,多谢师傅指点”牛幺娃甚是感激地说。
在牛幺娃跟着朱叫花练武功的这一年多里,他变得活泼好动,比原来爱说话,身子又强壮。有天,他正抱着石头往山上走,文生好奇地问他究竟在干啥,牛幺娃说修上山的路,文生将信将疑地看着他。
跟同龄的小伙伴比,牛幺娃身体壮实得多,也灵活得多。体会到练功给他带来的好处,心中自然是说不出的高兴,想着自己将来也会练成师傅那样厉害的武功,感觉全身有使不完的劲。他常常是每天练二到三个时辰,若是月亮明亮的晚上,他再练上两个小时才能安心睡觉。就这样坚持着,到一九二三年的夏天,牛幺娃练了近两年的功夫,抱得起八十斤左右重的石头上山下山走几个来回。
中秋节过后,朱叫花把牛幺娃带到仙人洞的二仙山顶上,“来,练来给我看看,你的进步咋样。”他严肃认真地说。
“好!”牛幺娃信心十足地回答。他把那些动作全部做完,找个七、八十斤重的石头抱起走四、五圈,特别注意腹部呼吸方法的运用,显得比较轻松。朱叫花配合他练习断臂功的几个主要的动作。
“还好,看来你确实专心在练,继续坚持这样练,五、六年后你就会看到自己的功力要多大。今天开始,我教你飞石头的基本手法”,朱叫花非常满意牛幺娃的状态。
“多谢师傅指教!”得到师傅的夸奖,牛幺娃傻傻地憨笑。
“先找个小的石头和近点的目标练习,手掌把石头握紧,看好目标,屏住呼吸,就在那个瞬间,把它飞掷出去。”说着,他从地上捡起两块石头,递给牛幺娃,指着前面的小树叫他来试试。
牛幺娃试着掷几次,都未能打中,他有些不安。朱叫花再次手把手地指点他,千万不可着急,放松身体,调整呼吸,逐渐增加石头的重量和目标的距离,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最后是能在二十多米远的地方,抓起两、三斤的石头打断碗口粗的树干就成了。还要练习打活物,打树上麻雀和山上的野兔,其中,打野兔又是最难的,估算它跑动的方向和快慢,稍稍朝前瞄准,再飞石头击中它。这几个动作说起简单,但够你练个七、八年的,没有任何人能够帮你,全凭你个人在练功的过程中细心揣摩。我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这个好难哦”牛幺娃面显怯色。
“是难,如果人人都能练成的,那还叫功夫吗?”朱叫花说。
“好吧,我慢慢练!”牛幺娃明白师傅的意思。
对于牛幺娃他们十岁多的娃娃来说,热天下河洗澡,一到冬天,就早早地跑到盐场的灶房去烤转转火。
加班干活的盐工把煤炭堆码成塔形,半人高,烧得通红,绿色火苗窜起老高,可以转过来转过去烤,人们亲切地称它“转转火”。四周摆放十几条板凳,围坐二、三十人,其中大多数是小孩,烤火是假,专门来听大人们“日白煽经(吹牛)”是真,可他们忍不住“打岔接嘴(打断话)”,屡屡遭大人的喝斥。
就像固定模式,先把“袁氏猎人追神鹿到宝源山脚下发现他们大宁厂这股盐泉”和“二仙山仙人洞”的故事重复一遍,再开始讲其他的。
“我们钻到出盐水的那个洞里去看过的,没得神鹿”大人刚刚讲完,文生就迫不及待地“补充说明”。
“几千年了,你还看得到个狗屁。大人说话小孩听。”
“啪”文生的头顶结结实实地挨一巴掌。
“明朝的状元罗洪先,官场被人迫害,后来他看破红尘事,云游天下,来到我们这个仙人洞,就不愿走了,一直住到他仙逝,还在洞中的岩石上题了几句诗”何歪嘴煞有其事地说,好似他就是那个仙人,顺便摇头晃脑地吟诵道:
“如若问余红尘事,云在青山月在天。”
“我们去找过的,洞里没得字”文生不要脸,又在打岔。
“那些字要神仙才看得到,你一个小屁娃,看得到个铲铲。”文生的头上又挨一巴掌。
所有的故事中,最吓人的要数讲了万万遍的那个“红毛野人”的。
话说红毛野人装成姥姥的模样,骗你打开门进屋里来,因为他有尾巴,不能坐椅子,就坐在坛子上,跟你两个慢慢聊天,等你睡着了,就把你撕成几大块连着骨头嚼来吃,若是有人问他吃的什么,他说在啃包谷籽。
听完这些故事,害得牛幺娃他们回去半夜晚上都不敢开门。
红彤彤的火光中,大人们悠闲自在的神情,骄傲自大口气,好像天底下的事都跟大宁厂有关,大宁厂就是天地的中心,就是一切。
虽然不厌烦,但相比较而言,牛幺娃还是更喜欢听他师傅朱叫花讲峡谷外的那些事,关于怎么练成一身上等的功夫,对他才最有吸引力。
吴王庙是镇上最大的庙。高高大大的圆拱门进去里面有宽敞的院坝,能容纳几百人。两边是成排的青松树,有八间供堂,各种菩萨的神像都有。香火旺盛,特别是逢年过节更是水泻不通,几十里远的信民们都赶过来烧香磕头跪拜。在这段时间里,山外边耍猴把戏的、卖艺的、卖狗皮膏药的、卖其它杂货的都来了,人们一圈一圈的围住他们,看热闹的看热闹,挑选东西的选东西。其中,有个卖打药的面前围的人最多,他从正月初二就到吴王庙摆摊子,旁边放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酒瓶,有几个瓶子里泡的蛇,有几个泡的不知名的药材,天天高声吆喝着。不过,他的吆喝跟其他的不同。
这人四十岁左右,中等身材,两眼炯炯有神,穿着黑色功夫衫,系白色腰带。他的双手最有特色,手掌宽大,中指、食指、无名指和拳头的骨节都是厚厚的茧疤,行家看过就知道是练家子。他的脚下放着大堆河里的石头,他把人群招呼过来后就开始表演。拿个石头搁在大的上面,运足气,砍掌下去,石头断成两截,他接二连三地砍断五、六个石头,围观的人群在爆发成阵阵惊叹声和叫好声。更绝的是他仅指头就能钻穿石头。
“各位乡亲,各位朋友,俗话说地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今天到你们大宁厂这块风水宝地,就请各位高抬贵手,有钱的捧个钱场,无钱的捧个人场。”他操的外地口音,语气铿锵有力。说着,他拿起石头。
“现在,我用手指头把这个石头钻个洞。”他竖起那个长满厚茧的食指信誓旦旦地对着人群说。
“不可能哦,”有人怀疑。
“你们可以不相信。如果巴巴掌拍响点,我就会让你们眼见为实。”四周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他觉得掌声不够大,又说:“看来不来点真功夫,你们不得服气”。说完,他大步沿满场子走起来,边走边吼叫,脸涨得通红。几圈下来后,站定,跺跺脚,运运气,蹲下来,把他手中的那个石头按在地上,开始钻。慢慢地,石头出现小洞。
“哎呀,当真得行呢!”有人不禁叫喊起来,后面的人拼命地往前挤,也想看个究竟。
“莫挤,莫挤。你们都看得到。”他把刚刚钻的石头高举过头顶,给四周的人看。
“哇,好凶哦,硬是用他的手指头钻的”。有人终于相信。还没完,他继续大声说:“你们相不相信我把这个石头钻穿,你们想不想看?”
“看!看!”人们齐声叫道。
“好!那就请你们看好!”他又蹲下来,单腿跪着,用足气钻石头。他边钻边继续高声吼,一鼓作气,真的钻穿,他的指头从这个孔中伸出来,炫耀着。
人群中又是赞叹声。“你是啷个练的哟?”有人禁不住问。
“这个问得好,”他的劲头更高,“这是气功,我今天不是来教你们练功的,主要是给各位父老乡亲介绍我带来的酒药,这是我们祖传秘方泡的”他举起地上的药酒瓶子给人们展示,倒酒出来洒在自己手上。
“我们练功的过程中受伤,就用这种酒擦。你们中间有人会问,我们不练功,拿来有什么用?如果你们有跌打损伤、腰酸背疼、风湿疼痛、手脚麻木、关节肿大、蚊虫叮咬等等类似的病,用我们这种药酒自己来擦一擦,揉一揉,只需三、五天,就可治好。”
“啷个卖的?”
“今天初到贵地,我也不卖高价,只收个成本价,一个大洋半斤”
“还是有点贵哟。”
“看你需不需要,你不需要,半文钱也贵。你若是需要,十个大洋也不贵。这些药是闲时备来急时用的,大哥”他满口亲热地说。人们先见识他的功夫,再加上他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有人掏出大洋买他的药酒。卖酒之前,他详细地询问别人的病情,给他们倒不同的酒。
牛幺娃每次看到这些都很激动,觉得他们的功夫了不得,朱叫花却相当安静。回去的路上,牛幺娃问他师傅这个是不是真功夫,朱叫花告诉他这种叫硬气功,长期练习,把力量集中,会这种功夫的人很多,不神奇。
“我们练的那个功夫有没有他这个凶呢?”牛幺娃小心谨慎地探问他师傅。
“按照我教的那些方法去练,十年后,你自然就晓得。”
“哦——”牛幺娃知道师傅这话里有话。
发表于 2012-12-29 0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从正月初五到初十,老街上发生三起盗窃案。大家都说来了飞毛贼,他不单是偷钱财,连灶头挂的腊肉都偷。众说纷纭,人心惶惶。这件事引起镇公所的重视,他们专门派人夜间巡逻,可什么也没发现。直到正月十三的晚上,这个飞贼闯进镇公所,被察觉后去追他,七、八个人没能抓住他,据说这人有蛮高强的武功,出手打趴他们,攀上墙头,两、三个纵步就跑脱。这下街坊邻居们更加紧张,把那个贼说得神乎其神。晚饭后,早早就关门插锁睡觉。
正月十四的晚上,朱叫花叫牛幺娃赶快跟他走。他们径直来到河坝,朱叫花选六个拳头大小的石头,给牛幺娃拿两个。他不明白师傅究竟想干什么。
“师傅,你捡这么大的石头么里用?”
“你晓得这几天我们街上出飞毛贼的事吗?”
“当然晓得,就是不晓得是哪个。”
“我前几天守通宵,晓得是哪个,今晚上我们去把他抓住,交给镇公所”
“是哪个?”牛幺娃有些急了。
“你还记得吴王庙前卖打药的那个人吗?前天晚上我守在吴王庙的的口子上,看那个人的身形和步法,就知道是他。”
“他啷个去当强盗呢?”牛幺娃还是搞不懂。
他们这些白天是卖艺的、卖药的,到晚上就去偷,偷几家后逃走,他们是外地人,没得哪个去追查。现在这种人多。”
“我们啷个抓他呢?”
“走嘛,到时你跟紧点。”朱叫花信心满满地说。
从老街上吴王庙有几十步青石板台阶,右拐过圆拱门才是庙的大院。今天刚好是个大阴天,黑云笼罩。朱叫花带着牛幺娃躲在台阶对面的板壁屋檐下,要是有人跑过来,他们这里看得一清二楚。守到三更过还没见人影,牛幺娃待不住。朱叫花劝他不能着急,再等会儿。
半个时辰后,急促的脚步声从东街头传来,高大的黑影跑过来,背着包袱,手上还提个包,上了台阶。
“嗖!”朱叫花飞石头出去,只听见“哎呦”惊叫,那人倒在台阶上,捂住小腿,四下张望,没见人影。扶住墙壁,站起来,准备跑。
“嗖 、 嗖”朱叫花连续飞两个石头,打中那人另一只腿,他再次倒下,不能动弹。不知道从哪个角落打过来的石头,那么有力,那么准,打断他的腿骨,看来今天遇到“高人”。
朱叫花他们跑到他面前,这时他明白是咋回事。
“师傅饶命,师傅饶命。”那人赶快磕头求饶,他万万没想到这么偏僻的山沟里居然有这等武林高手。
“你卖你的酒药,干吗还要偷人家东西呢?”朱叫花有些气愤地问。
“不瞒师傅你说,卖酒的那几个钱根本不够开销,本来打算明天就走,没想到今晚上被你打折了腿,师傅真是神人,这样的功夫我还没见识过。”
“莫多话,你明天把偷的东西全部交到庙里的师傅后离开这里,用你自己的药酒治伤,不久就能走路。”朱叫花教训他说。
“可以,可以,一定照办。”那人连声说。
朱叫花拉着牛幺娃跳下台阶,没入朦朦月色中。
牛幺娃再次亲眼目睹师傅飞石功的厉害,躺在床上大半夜都没睡着。鼓励自己,要更加刻苦地练功,练到师傅这么厉害那该是多好啊!想着这些,他顿时觉得浑身是劲。
在二仙山的对面,有两座小山头,中间是凹槽,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马鞍山。一九二五年端午节后,朱叫花把牛幺娃带到马鞍山的小草坪上,叫他把基本功、断臂功、飞石功、拍打树的功夫演练两遍,他又给牛幺娃细心地讲解和调整。到现在为止,牛幺娃已经练近四年的武功,进步非常明显,身体也长得挺壮实。特别是他上次跟着师傅打折那个飞毛贼的腿后,回来练得更加有劲,心中越来越高兴。
“师傅,你不是说教我挨打功吗?”牛幺娃问道。
“你想学那个功夫,更加辛苦哦。”朱叫花强调说。
“不怕,你看我这几年不是坚持过来吗,师傅你放心大胆地教我吧。”牛幺娃拍拍自己壮壮的胸脯,信心十足地说。
“好吧,那我就教你嘛。”朱叫花慢声细语地开始讲解。
练这种功夫先用小木棍、细竹条拍打自己的背部、胸膛、肚子和腿干,调整呼吸,运足体内真气,渐渐地增加拍打的力度,最后能承受得住大木板的拍打。你记得吴王庙的院坝里那些耍把式的演的功夫吗?有头顶断钢板的、喉咙顶枪尖的、睡在铁钉床上胸前碎大石头的,这些都是硬气功,要经过多年的练习才能成功。挨打功也是其中的一种。到这步只是初级功。
那高级的呢?
你还记得那年舞狮子我挨打的事吗?
当然记得!
在你不能还手又被人打倒在地的情况下,要保护自己,这个是最难的。倒地后,双手紧紧抱住头,双腿踡着,弓起身子,屏住呼吸,眼睛瞟着他们,装作翻滚的样子,实际上是躲避打你的拳脚。所以说挨打也是门功夫,这个普通的人不行,因为你不挨几回打是练不成的。
朱叫花的语气中透着沉重。
为什么那样难呢?牛幺娃还是没想通其中的道理。
第一是在练习木棍拍打身体时,没有几个人受得起。第二,在被人打倒后保护自己。第三,遭打后自己配制跌打损伤的药治伤。
哦。牛幺娃这才想起那天他们早上起来就没看见朱叫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 师傅,我能练成这个功夫吗?”牛幺娃着急地问。
“肯定可以,关键是看你自己是否能吃苦受罪。不管哪种功夫都是人练出来的。”
“我明白,师傅。你相信我吧!”牛幺娃大声说。
“ 那好。我看你是个练武的好坯子,今后全靠你自己用心领悟,也就是你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
朱叫花瞧着牛幺娃,眼里充满无限期望。
宁厂镇“靠水吃水”可谓是“吃”到极致。
老镇位于大宁河的深山峡谷中,背靠女王寨高山陡坡,对面有宝源山,西边是马鞍山的悬崖,东边是后溪河和大宁河的入口,东西长 仅三点五公里地左右,因此叫做“七里半边街”。地势狭窄,没造屋地基,先人们便“因地制宜”,用一根或两、三根木棒斜撑在河边的岩石上,再铺上木板造起木质板壁屋,人称“吊脚楼”。千年以来,宁厂镇的人全靠这股盐水活命,人们为纪念神鹿给他们带来的这股“神水”,建造“龙君庙”,在出水口安放龙头,盐水从龙头的鼻子和口中流出来。这里早就是“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樯,食也”的乐土 ,有“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之说,在唐尧称为“巫咸国”,清乾隆年鼎盛时期,有盐灶三百三十六座,煎锅一千零八口,号称"万号盐烟"。到民国十三年(1925年),仍然是巫溪县的“中心”。 门口的后溪河又是他们的水上通路。最令人赞叹的是老街背后的小寨子的山上有股泉水,那可是清冽甘甜,从不干涸。宁厂街上各种各样的馆子鳞次栉比,外地好吃的东西甚至连海参、鱿鱼等多种海产品天天都可以卖到。张家的包子铺、黄家的糕点铺、李家的烤鱼店生意是最好的。
大宁河是宁厂人跟外界联系的主要水上通道,小木船就是交通工具。有很多人靠当纤夫为生,半道中,他们饿了,就从河里打几条鱼上来,串在木棍上,垒起石头灶,捡些干柴,撒上随身带的佐料,把鱼烤熟就吃,再喝点老白干,就是他们最满足的事。后来这种烤鱼方法传到岸上来,经过厨师们的加工,配以更多的佐料,就成了众多食客喜爱的美食。
宁厂镇老街上烤鱼店生意最好的是“家和烤鱼”。 老板姓李名家和,他亲自烤鱼,边烤边撒麻辣佐料,鱼烤熟后再炒些豆豉、渣辣子、酸菜等十几样不同口味的配菜,倒在鱼身盛盘上桌,鱼肉外酥内嫩,汤汁红亮,麻辣鲜香,再上几盘小菜,喝酒,划拳,摆摆闲龙门阵,“神仙日子”莫过如此。李老板豪爽大方,招呼客人热情,他家的二十几张桌子从晌午到晚上都是满座。朱叫花力气大,不怕苦不怕累,不要工钱,睡在猪圈楼上的草堆上,只吃几顿饭,李老板喜欢他,他家的生意好,朱叫花帮他们家砍柴背煤炭的日子最多。
镇公所门口张贴出新的通告说:因为政府连年打仗,急需粮饷,今年每个商铺的捐税要加到每月十个大洋,新来的丁保长将带着保安队上门收缴,不上缴者,一律按抗捐罪论处。
街坊邻居们怨声载道,叫苦不迭。“家和烤鱼”的李老板也是窝着满肚子怒火,愤愤不平。
霜降节刚过,他们来到女王寨,牛幺娃把他练的功夫全部演练,特地展示他的飞石功,现在他可以飞一斤多的石头打断小树或树枝,朱叫花配合他专门练过几遍断臂功,叮嘱他击打部位要准确,不能给对手还手的机会。朱叫花对牛幺娃功夫的长进非常满意,并特别提醒他坚持这样练,他的武功会长进得更快。
“多谢师傅指教”,牛幺娃听到师傅真诚的赞扬,心中倍觉高兴。
“不过,今天我叫你来是想给你说另外的事,”朱叫花绷着脸,牛幺娃看着有些紧张,他从来没看见师傅这样认真过。
“练武之人必须记住‘强中还有强中手’,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逞强卖武,否则你将有灭顶之灾。你知道唐朝的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是怎么死的吗?”
“不知道”牛幺娃小声回答。
“那天天上打雷,不满雷在他头上响,他自以为不得了,他把铜锤抛上天,结果锤落下来把他砸得粉碎。”
“哦,”牛幺娃似有所悟。
“但是,练功的人会遇到力气比你大、身材比你高、招式比你多的同门高手,这时你得用‘化’的功夫”。
“什么是化的功夫?”牛幺娃百思不得其解。
“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化’”朱叫花耐心地讲道,“最关键的是‘四两拨千斤’,我们的功夫中所谓的‘绝招’就是这个,以小搏大、以弱胜强。其实我教你的断臂功里就包含它。我们再来练练”。朱叫花起身,跟牛幺娃对练。  给他讲解折、扭、劈、冲四个动作中的‘四两拨千斤’。听完师傅这番细心地教导,牛幺娃大概明白四两拨千斤的道理,顿觉茅塞顿开,练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你还必须练眼和耳,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有这些,你自己在练功的日子里好好地琢磨,你的功夫才会日渐长进。”
“多谢师傅,我记住了”牛幺娃信心百倍地说。
“我再给你说个事,过几天我可能离开你们这里”。
“么里事?师傅!”朱叫花的话音刚落,牛幺娃惊叫道。
“我不会告诉你的,如果你哪天看到你们家外面那个大磨盘石放到田坎上,那就是我给你说我走了再也不得回来。今后练功完全靠你自己,你是我唯一的徒弟,相信你会成为英雄好汉的”朱叫花拍着牛幺娃壮实的肩膀,颇有成就感。
“那我在哪儿去找你呢?”牛幺娃差不多是带着哭腔地说。
“你还是就像现在这样偷偷地练你的武功噻,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显露你的功夫。哪天你被逼迫出手,别人知道你的功夫,就出来找我。”朱叫花似乎早就有安排。
“我到哪儿来找你?”牛幺娃有些着急地问道。
“你先到安徽九华山的观音峰上院,再到山西五台山的金阁寺,如果我不在,你到了你就说你是大宁厂的牛幺娃,有人会给你信。你不识字,叫他们念给你听你就会明白地。然后记住我的话,回来安安心心地过日子。”
“师傅,你说的这两个地方在哪儿呢?我啷个去找呢?”牛幺娃糊涂了。
“边走边问,其他的全靠你自己想办法”朱叫花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
听到师傅这样说,牛幺娃再也不好意思多问。
直到傍晚,他们才下山。
老街上繁华依旧,喧闹依旧。
发表于 2012-12-30 00: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牛幺娃今年十五岁,他爹叫他到盐厂去做工,帮家里挣点钱,再说山里娃到他这么大的都该出门干活了。他爹问他干哪样活路,牛幺娃想都没想地说就当搬运工。盐厂的搬运工是个最辛苦的活,一袋盐有一百斤重,每天背两千多斤盐,来来回回走上百个来回,干这个活全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男人。可牛幺娃想的不是辛苦的事,他天天抱石头,当搬运工挣钱又可以练功,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牛幺娃上工就跟其他的工友们不同。刚开始他们都没瞧上牛幺娃,说他是个小细娃(方言:小孩)背得起几斤,搞不了几天。牛幺娃不去跟他们争论,抱起两袋盐轻轻松松地去码头上船,十几趟下来,平平稳稳地,一滴汗都没有。他们不知道牛幺娃已经练过四年多的功夫,在抱盐走路时他已能顺利地运用腹式呼吸,根本就没想到牛幺娃看起来是在背盐,实际上他是在练功。大人们都啧啧称赞他了不起,说他爹养的个好娃,人又老实,力气大,是个干活养家的男人。当场就有工友给他做媒娶媳妇。牛幺娃没有理会他们的嘻笑,继续闷声闷气地抱起两袋盐就走。
镇上东头草鞋铺的于大婶和肖记包子铺的老板被镇公所的保安队五花大绑押上街示众,说他们不缴捐税款,以抗捐罪处罚!人们都是敢怒不敢言,怨气冲天。今天,丁保长第二次带人到“家和烤鱼”店来收捐!
“李老板,你的生意最好,今天该交了噻。”丁保长迈进烤鱼店的门槛,指示保安队员围住李老板的烤鱼灶炉,盛气凌人地说道。
“丁保长,我们每个月给你们交十几样捐,现在就差放屁没上捐,我们的日子啷个过嘛。”李老板差不多是哀求。
“对,对,你们的捐税太多,我们没法过。”二十多个正在吃饭喝酒的人也大声闹着。丁保长转过身去,掏出驳壳枪指着说话的人,比划着,恶狠狠地叫道:
“你们想造反吗?晓不晓得政府打仗每年花好多银子?”
“那你晓不晓得我们做的小生意赚的是几个辛苦钱,每个月把你们的给了,我们自己没剩几个。”李老板也大声吼起来。
“有几个就得缴几个!”丁保长不容商量的口气。
“那今天要钱没得,要命有一条,你来拿嘛!”李老板放下手中的烤鱼架,挺起胸膛朝丁保长扑过去。
“对,命有一条,你们拿去算了!”那群食客都站起来,把保安队的围起来,帮着李老板说话。
丁保长见这些人都来帮忙,他知道李老板在这个镇上的人情好,跟卖草鞋的于大婶他们不可比,就说:
“好,好,今天你们人多,那我明天多带些保安队员来,看你们还闹!走!”他挥手,招呼队员们离开,口中骂骂咧咧地,不服气的样。
朱叫花站在角落里冷冷地注视着这边的动静,一言未发。
丁保长他们走后,他对李老板说:“要不要我帮忙嘛。”李老板还在气头上,把朱叫花上看看,下瞧瞧,没好气地说:
“你外头来的叫花子,能帮我么里忙,乱说,去!去!去划柴!”
朱叫花没多言,回头就去干活。
第二天晌午刚过,丁保长带着二十几个保安队员真的来了!挎着长枪,气势汹汹地,进门就把李老板团团围住,直喊他赶快交捐款。吃饭的人看见这个阵仗,都起身溜走。李老板怒火中烧,跳起来吼道:
“老子今天就是没得钱交你的捐款,你来把老子杀了吧!”
“不得行,不交我们就抄你的家当”丁保长仗着他的队员多,气焰甚是嚣张。
“你抄我的家也没得交的!”
朱叫花正在房屋后院劈柴,听到前面闹嚷嚷地,便赶过来,李老板被保安队的扭住双手,跟他们大声争吵。他悄悄地站在屋角的黑暗处。
丁保长见李老板还是这样硬顶着,就叫他的队员砸李老板的桌子。李老板更是火冒三丈。
“姓丁的,你欺人太甚,老子今天跟你拼了!”他挣脱扭住的队员,朝丁保长冲过去,朱叫花把他拉回来。
“莫打人嘛,慢慢说,慢慢说。”朱叫花腆着黢黑的脸,木讷地对丁保长说。丁保长看见突然钻出个叫花子来劝架,更加生气,高声嚷道:
“你叫花子,管你屁事,滚开,给我打!给我砸!”其中的队员举起枪托砸向第二张桌子。
朱叫花纵身跃过去,伸手夺下那个队员的枪,那个队员不松手,朱叫花托起他的小臂,往上一挺,折断了队员的手臂。那些队员看见朱叫花在打他们的人,放开李老板,蜂拥过来。朱叫花横着枪身,连推带扫,打倒七、八个。丁保长挥舞着手中的枪,想开枪又怕伤着自己人,气急败坏地喊叫:“给我打!给我打!”。
朱叫花见状,索性放开手脚。拿着手里的枪当做斧头,劈肩头!砸手臂!扫大腿!冲胸肋!丁保长见阵势不对,要开枪,朱叫花挥起枪托,劈断他的手腕,他护着伤痛处,禁不住“哎哟  哎哟”大叫。转瞬之间,这二十几个保安队的都趴在地上,断手断脚的,断肋骨断肩胛骨的,全在痛苦地叫唤。看热闹的人目瞪口呆地,还没完全反映过来咋回事,朱叫花就已冲出人群,顺着街口往东边跑!
朱叫花在烤鱼店把保安队的打了!牛幺娃听说时正在上工,他丢下盐袋子就奔跑过来,镇公所的人在抬伤员,仔细看了受伤的队员,知道这是他师傅的手法。赶紧地打听他师傅的下落,他们都说朱叫花早就跑了。牛幺娃放下心来。
他回想起师傅说的那些事,原来是给他最后的交待,这时候他才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
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心中默默地祝愿师傅一路平安!
    牛幺娃回家看见他师傅说的那个石磨盘放在田坎上,足足有四百多斤重,他和他爹俩人没抬起它。牛幺娃围着磨盘转圈,寻思着师傅这样做肯定另有他意。
哦,我明白,牛幺娃自言自语道,师傅是告诉我如果哪天能轻轻松松地把它搬上搬下,就说明我的功力够。
一九二七年的冬季,牛幺娃坚持练近六年的武功,踏踏实实的壮小伙。他父母急着给他找媳妇,牛幺娃怎么也不同意。继续当他的搬运工,他可以抱三袋盐,工友门打赌他还抱四袋上船,其他的人都是用肩扛,只有他用手抱,并且不显累,工友们佩服他。牛幺娃不在乎这些,白天挣工钱,晚上就在自家屋后练功,只需十天他就打烂五斤火纸,指节、拳头、掌根都起厚厚的茧疤,师傅嘱咐他一定要练好的“根基”——桩功,现在他可以纹丝不动地站两个小时。
他的飞石功更是大有长进,能飞掷一斤多重的鹅卵石打断碗口粗的小树,也能打中在树枝间的麻雀。再就是练他师傅说的飞石打兔子。宁厂镇两岸全是陡峭的山坡,野兔很少,必须到令牌石山下的田坡才有。明天正是他歇工,打算早早地赶过去。
山中的野兔十分机警,四周有点点声响,它们三蹦两跳出去几丈远。牛幺娃试了四、五次都没法出手,飞两次石头也没打中。跟着兔子满山跑个遍,直到下午未能打倒,只好悻悻回家,心中尽是沮丧。
他想起那个石磨盘,使尽全身力气仅能抱离地面,知道自己的功夫还远远不够。他近乎“发疯”似地练功,白天当搬运工跑得更快,搬得更多,晚上回来劈木棒,拍打树,朝岩石飞掷石头,伴着“砰、砰”声,碎石堆成一座“小山”。
出盐卤水的龙君庙和几个最大的盐灶都在北岸,“七里半边街”在南岸,上游和湖北陕西来的客人都必须打渡过河。在麻柳树设有专用渡口,到涨洪水的季节,每天去来的达到一万人次有余。暖和的日子里,水流平缓时,当地大大小小的男子汉们,喜欢踩水游泳过河,大都有显摆的意味。
为了方便过河,不知道自哪一年起,后溪河上架起四道铁索桥,把最上边的一段干脆叫做“四道桥”。稳定性不好,上面铺排的木板无人更换,大多已成了枯木板板,若遇大雨大风,索桥上下左右甩荡,因此人们又称之为“甩甩桥”,胆小的人只能望而兴叹。这样反倒成了五、六岁至十二、三岁小孩们的最爱,实在无聊时,他们三五成群地爬到甩甩桥上摇起耍,尖叫声不断。牛幺娃小时候也这样玩过。
小寒节过后的第三天,正是风雨交加的日子,半边街上的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想趁着风大去玩甩甩桥,他们刚爬上去一会儿,山谷里突然刮起大风,这时的铁索桥吹得两边晃荡。小孩们吓得“哇哇”大哭,其中的一个距离岸边较近,自己慢慢地爬回来了。另外一个几乎到了索桥中间,不敢动弹,只能手抓铁索号啕大哭,很快,索桥两头聚集上百人,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孩子的妈妈吓得直歇斯底里地呼喊。牛幺娃站在人群中,看到情景危急,赶快叫他身边的人帮忙去找一根背娃娃的那种背带来。
牛幺娃扒开人群,站上索桥,运用他平时练功的腹式呼吸法,深呼吸两口,然后双手紧握晃动的铁索,一步一步地朝那个小男孩移动。靠近了,抓住哭啼的男孩,把他放到自己的背上,一只手握住铁索,口里咬住背带的一头,另一只手用来缠绕背带,把那个男孩稳稳地固定在背上。然后半步半步地朝桥头挪动,如果风太大,他就停下来,抓着铁索,跟着甩甩桥摆动,人群中的惊呼声也随着他们的摆动一阵高过一阵。约五分钟左右,牛幺娃背着那个小孩才“慢蹭蹭”地回到桥头。
小孩的妈妈接着她的娃,马上给牛幺娃跪下磕头千恩万谢地表示感谢。人们都是满口称赞:“没想到幺娃子平时闷声闷气地,屁都不愿多放一个,遇到这样的事胆子倒还蛮大。”
牛幺娃没有理睬人们杂七杂八的评论,分开人群,径直回家去了。

点评

里面多巫溪话 非常有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31 00:03
发表于 2012-12-30 22: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呆呆大师你好,真诚感谢一路走来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正是我坚持完成作品的最大动力,叩首拜谢!敬请继续多多指点。
发表于 2012-12-31 00: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铜豌豆大将军 发表于 2012-12-30 00:20
第五章牛幺娃今年十五岁,他爹叫他到盐厂去做工,帮家里挣点钱,再说山里娃到他这么大 ...

里面多巫溪话 非常有意思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