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61|回复: 2

故乡与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8 17: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巫溪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从仙女山回来,一直想写一点东西,但怯于自己笔拙,迟迟没有开始。发现这些年表达能力减弱了好多,不知道是变得懒于动笔了,还是学会了控制与掩藏。没有华丽而优美的文笔可以表达出心声,就用朴实而笨拙的文字纪念一下吧!
让我有写字的冲动是源于那出《印象武隆》。看到那光影浮动下的纤夫人家,听到那真真切切的声声呼喊,我的心被震撼,眼睛模糊。此情此景,让我穿越了那根长长的纤绳,坐上了江上的船儿,摇向大宁河,回到了童年的故乡......
  时光回到那个遥远的古镇上,那时的我还梳着两条小辫子,带着两朵粉红粉红的蝴蝶花儿,一身浅粉的纱纱连衣裙,一双亮晶晶的月牙黄小凉鞋。小手紧紧抓住母亲的衣襟,一步一步走过小河上摇摇晃晃的木桥,去看住在河对面的外公外婆。夏天的早晨,阳光温柔而明媚。河风抚过脸庞,带来河水的味道与花草的芬芳。小小的心里装着满是不知名的欢喜.....
外公那一辈的房子都是木板房,在山脚下沿河而建。小脚跨过“高高的”木门槛,甜甜的叫了一声“ga ga”,无论手上是在做什么,那个满脸慈爱、高高瘦瘦的老人每次都是提高了嗓门,拖长了声音答应着:“喂呀,这是谁来了呀,是泉儿来了嘛!” 接着每次都是要去里屋,听到塑料袋子窸窸窣窣的声音,出来时那双粗糙的大手上不是捧着大大的“果果”就是花花绿绿的“糖糖”。抓住了“果果”和“糖糖”,心里的味道是甜甜的!
我的外公,当了一辈子的船工。故乡有一股从山上流下的热盐泉,自古便是盐都。外公的一辈子,和这盐泉分不开,年轻时背盐,当船工运盐,直到年老,直到盐场的衰败.....
  人们都说起我外公,只有一句话:“何排长,那是个老实人。”的确,外公是个寡言的人。外婆在年轻时便半身不遂,终日只能坐在那把旧的发亮的木椅子上,守望着家门前流淌而过的后溪河水。而外公除了开船,还要照顾身体不便的外婆,家里所有的事情,他都一个人扛了下来。心情烦躁的时候,外婆冲外公发脾气, 他也总是一声不吭,任劳任怨。    
这就是外公,一个勤劳、朴实的老船工。在我小学五年级到县城读书的第一年,苍老的外公从河边的梯台上摔了下来,撞到河滩的石头上,他最终也离不开这宁河水......同年,失去了支撑的外婆随外公而去.....
好像我能记得的关于他们的回忆只有这些了,零碎的、轻轻的飘落在记忆的深处.......
我没有见证过故乡昔日的繁盛,只是听母亲说过她年轻时街上很热闹,人挨人、人挤人。而在我记事开始,只记得班上的同学一年比一年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上只剩下十来个人,为了我和哥哥上学,不得不转学去了县城,我们一家人离开了宁厂
  而我关于在县城上学的记忆是模糊的,甚至不想去回忆。所以故乡的概念也只是存在于在宁厂的那段童年......
我记得母亲带着我去河边洗衣服。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盈盈。母亲拿着父亲做的木槌,在那块光滑的大石头上,开始捶衣服,啪!啪!啪! 声声作响。河水哗哗流淌,我把小脚泡进水里,不说话,河水凉丝丝的。妈妈把我的小裙子搓了搓,捻住一头,甩在水里,裙子展开了,像一只蝴蝶,蓝天白云倒影在水中,这只蝴蝶就在水里飞呀飞,飞进我的心头.......
夏季,傍晚的小镇尤其美丽。晚霞洒在河面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回到了家里。这时的小镇,家家炊烟袅袅,饭香扑鼻。我家也住在河边的山脚,爸搬出桌子凳子来,放在屋外面的坝子里,妈妈端上饭菜,一家人在晚霞下吃晚饭,清风阵阵,欢声笑语。
吃完晚饭,拿着被子,到河摊上,把被子往光光亮亮的鹅暖石上一铺,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望着满天的繁星,听着哗哗的水流声和呱呱的青蛙叫,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当时,那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了,而如今却再不可能重现......
当时,那就是有家的幸福,而年幼的我却什么都不懂......
爸曾说,妈年轻时是我们那条街上最漂亮的女子。我却只见过照片中母亲年轻的样子:鹅蛋脸,还有那双被我和哥遗传下来的大眼睛。而记忆中的母亲身材已经发胖,脸因为病痛变得有点浮肿,皮肤还是白皙的,只是有些松弛了,那双大眼睛也似乎有些浑浊。她总是忙碌着,围着丈夫和两个孩子在转。她除了做完所有的家事,还在房子旁边开辟了一小块菜地,种些蔬菜,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吃到当季的新鲜蔬菜了。有几年,她身体好的时候还养了猪,等到过年前就请人来杀猪。杀猪当天是要摆酒的,要做一大桌子的菜,请亲友们一起热闹热闹。新鲜的猪肉可以做成很多种:蒸、炒、烧、炸、炖.....剩下的就用来做腊肉,这样一年的腊肉都吃不完。
过年的时候,母亲是最辛苦的人。因为她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现在想想,几乎没有人可以帮她一点忙,她该有多累。那个时候,我们小孩子身上穿的几乎很少买,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的。棉衣、棉鞋,穿上去都是胖乎乎的,但是那种温暖,如今也不知该向何处去寻找......
除了做衣服鞋子,母亲还要做过年吃的糖品和零嘴:米花糖、芝麻糖、炸糖、香瓜子、炒花生......现在这些都是卖钱花的东西,在当时都是自家做; 团年饭也是要在家里做的。一桌子下来,得有一二十个菜:凉菜、炒菜、烧菜、蒸菜、炖汤,凑齐个吉利的数目。当然,这些都是母亲一个人在操办。
带着两个孩子,常年的操劳与辛苦,加上坐月子留下的后遗症,使得她身体每况愈下。六年级的那个儿童节,她丢下17岁的儿子和13岁的女儿,撒手人寰。她真的是个不懂得爱惜自己的女人。这也是我恨她的地方,为什么不可以爱惜自己多一点,让自己的生命延续得长一点。我时常在想,若不是母亲先抛下了我,我又怎么舍得离开她温暖的怀抱,怎么舍得离开那绵延不断的青山和奔腾不息的宁河水?
再回首,往事如烟,从眼前一丝丝飘散,却无法抓住。梦中无数次梦见故乡那条溪水,梦见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河对面就是那个家,她忙里忙外,在等着我回家,而我走啊走,却怎么也走不回,只能远远的隔河相望......
或许,是我害怕了吧,怕梦醒来,团聚只是一场空;怕清醒时,无法再去回顾那种失去至亲的痛彻心扉......
除夕之后每年一次的扫墓,似乎也成了一根牵扯伤口的白线。不忍心看吊脚楼的残垣断壁,不忍心看漫山枯草在寒风中的摇摆,不忍心凝视那冰冷墓的清明吊,不忍心聆听鞭炮阵阵后的冷清......
  川江号子消失了。盐场的最后一个烟囱在1996年倒塌。宁厂古镇曾经的喧嚣早已消失不见。只有那一股见证了曾经的繁盛的千年盐泉,仍从山中缓缓流下,汇入奔腾不息的大宁河......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逝去的---至亲、故乡与家!

发表于 2013-7-18 22: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的心绪如同千年的盐泉缓缓倾泄,儿时的风景,儿时的童真,一如曾经淡淡的月色,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照亮我们心空的角落,欢迎楼主光临,希望再见到您的美文……
发表于 2013-7-18 23: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太好了  仙女山确实做得好,而且现在上面 什么机场呀 都有规划了,其实我们巫溪很多元素 如果做好的话,应该超过仙女山,仙女山的宣传噱头硬是打造得非常好。 如果仙女山的推广团队能有巫溪那么多的历史底蕴的话,那么他们的宣传题材或许将更加丰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